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水稻用肥,有机肥的替代比例 生物激素(复硝酚钠 胺鲜酯等)

    信息发布者:叶军荣
    2018-09-20 14:38:18    来源:网络收集   转载


    (1) 施用钾肥可明显增加稻麦产量,随着施钾量

    的提高,稻麦产量也随之增加。各处理水稻穗粒数基

    本与施钾量增加趋势一致,而小麦有效穗数和稻麦千

    粒重均明显随施钾量增加呈上升趋势。说明水稻产量

    主要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,而小麦主要取决于有效

    穗数和千粒重。

    (2) 随着施钾量的增加,水稻的钾肥效率也随之

    提高,但当施钾量达到 192 kg/hm 2 时,水稻的钾肥

    效率却明显降至最低;而小麦随着施钾量的增加,

    钾肥效率随之下降。稻麦施钾的收益差异与钾肥效

    率变化趋势一致。水稻各处理经济系数(经济产量/

    生物产量)平均约为 0.52;小麦约为 0.41。从施钾效

    率和净增收入等方面综合比较,水稻增施钾肥较小麦

    增产潜力更大,也更加经济实惠,稻麦轮作制下钾肥

    应向水稻倾斜。

    (3) 稻麦籽粒氮、磷吸收量均高于秸秆,秸秆钾

    吸收量均高于籽粒。水稻地上部氮、磷、钾吸收量均

    高于小麦,钾吸收差异尤为明显;随着施钾量的增加,

    水稻和小麦地上部钾和氮吸收量基本呈上升趋势。说

    明钾、氮交互作用促进了稻麦氮的吸收。本试验水稻

    秸秆的平均产量约为小麦的 1.3 倍,而吸钾量约为小

    麦的 2.4 倍,说明水稻秸杆还田能更多替代钾肥,节

    约钾资源。

    (4) 随着钾肥投入的增加,水稻和小麦吸钾量也

    明显呈上升趋势。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钾素均出现亏

    缺,但随着施钾量的提高,钾素亏缺程度减轻;当小

    麦施钾量(K 2 O)达到 117 kg/hm 2 时,钾素出现相应盈

    余。稻麦累计各处理钾素的亏缺,明显随施钾量增加

    而减少。水稻钾肥利用率随着施钾量增多有显著下降

    趋势;小麦则无明显升降趋势。

    综上所述,稻麦轮作制下,钾肥施用应合理运筹,

    从保证稻麦高产、高效,维持土壤钾素肥力考虑,水

    稻施钾 156 kg/hm 2 、小麦施钾 117 kg/hm 2 处理效益最

    佳,可作为类似生产条件农区的钾肥推荐用量。

     


    在倒 3 叶追 N 时产量最 高 ,倒 2 、4 叶次之 ,而整精米 率以倒 4 叶施 N 为最高 ,垩 白率 以倒 2、3 叶处理最 低 ,

    R V A 特征谱 以倒 1、2 叶追肥处 理最 优。为实现该品种稻 米产量 与 品质 协 同提 高 ,有机肥 基施 基础上一 次性追

    肥 ,应选择在 叶龄余数 为 2~3 叶时施用 。


    复硝酚钠:在水稻秧苗移栽前和大田期使用复硝酚钠,具有迅速恢
    复生长能力,提高抽穗整齐度和结实率。据浙江临安、桐庐等地试验,杂
    交水稻制种田可提高结实率 1.9%~2.7%,一般可增产 12%~22%;水稻田
    秧苗移栽前 4~5d 喷施一次,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 1 次,适用浓度按复硝酚钠 3~4mg/L 药液,每次每 667m 2 喷施 50kg 液为宜

         

    水稻、玉米、小麦在幼穗形成期、抽穗扬花期、灌

    浆期 用 爱 多 收 3000 倍 液 ( 即 10m L 爱 多 收 对 水

    30kg)茎叶喷施各一次。爱多收在幼穗分化期使 用,

    可加速幼穗分化进程 ;在抽穗扬花期使用,可促进抽

    穗 .缩短齐穗历期;在灌浆结 实期使 用,可促进光合

    产物 向碳 水化 合物 转化 ,加 速氨基 酸 的合成 ,使 淀粉

    和蛋白质的积累加 快,促进早熟。相关的水稻试验

    表明;爱多收处理 的水稻成熟期比对照处理提早 3

    5d ,每兜有效穗数、每穗平均粒数、千粒重比对照

    衣显砉增加。

     3 结论与讨论
    3.1 水稻总苗数在生育前期以秸秆全量还田 + 碳铵处理为
    最高,加入腐熟剂的处理次之,直接还田的两个处理总苗数
    相对较少,但到生育后期各处理差异变小;水稻株高在不同
    生育期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。
    3.2 从水稻经济学性状各指标看,全量还田+ 碳铵和全量
    还田+ 腐熟剂两处理相对于秸秆全量和半量还田两处理的效
    果要好。
    3.3 试验结果显示,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后茬水稻苗期的
    生长发育无大影响,作为资源的一种有效循环利用方式,在
    生产中可全量还田。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再加入碳铵或腐熟
    剂能促进水稻前期生长,并能更好地促进水稻后期生长,从
    而提高产量。
    3.4 上述结果仅为本试验的结果,代表性不强。关于腐熟
    剂的作用也在进一步验证中,今后计划对不同厂家的腐熟剂
    效果进行比较试验,希望能为农民、农业生产提供科学、可
    靠的依据。由于加入碳铵和腐熟剂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和劳
    力,秸秆还田对当季经济效益影响不很明显,但若经过几茬
    水旱轮作,将会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
    力,对农田的高效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      空     满 2018/9/18 10:25:11

    从单个茎蘖性状看,施用钾肥提高了水稻单个茎蘖的高
    度,提高了基部一、二节间的长度,增加了水稻基部一、二
    节间的充实度,生物产量、经济产量、谷草比显著提高。同
    时,施用K 2 O 150~225 kg/hm 2 更有利于水稻高产高效优
    质抗倒目标的实现。从群体看,施钾肥明显减轻了水稻纹枯
    病的病情指数,大幅度增加每穗总粒数及结实率,大幅度提
    高水稻千粒重,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,且施用不同用量
    钾肥符合肥料报酬递减规律。本试验表明,在如皋高沙土地
    区,当每hm 2 施K 2 O 达150 kg 以上时,随K 2 O 用量的增加,
    其增产作用并不显著。从经济效益考虑,每hm 2 最佳施 K 2 O
    量为150~225 kg。钾肥是一个相对紧缺的资源,为提高资
    源利用效率,建议每hm 2 施K 2 O 量为150 kg,更有利于低
    碳生态农业的发展。

        

     稻麦周年氮钾营养的变化原 因
    本试验结果表明,收获期不同施钾处理及不同氮肥
    用量下稻麦作物不 同部位的氮浓度,均表现为高氮高于
    优化施氮,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,也进一步表明作物
    高产的氮素营养潜力。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和小麦成熟期不
    同部位K 浓度影响的趋势不一致,其中水稻叶片和茎鞘均
    是优化施氮高于高氮,而小麦则相反,叶片和茎鞘均是高
    氮高于优化施氮。这种钾浓度的差异来 自水 田和早地耕作
    系统及其对养分吸收的差异。各耕作系统的氮素形态 、钾
    素的移动及根系对氮钾元素的吸收特性是不 同的,不管
    水 田还是旱地氮肥施人土壤 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混
    合形态存在,但水 田以铵态氮为主,且大多数研究结果表
    明铵态氮(N H 4+-N )和钾离T CK )在水稻[16-1 7]、烟草[1 8-191
    等作物吸收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,所 以在水稻生产
    上,高氮下可能影响对K 素的吸收,这也可能是高氮 比优
    化施氮有较高倒伏风险的原因。因而,在生产上,氮肥施
    用量较高的情况下应相应地多施钾肥,叶面补施可能效果更
    好。旱地以硝态氮为主,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硝态氮(N O 3--N )
    和钾离子( )在作物吸收上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[16-19】,所以
    小麦在高氮条件下有较高的K 素吸收利用能力。此外,水稻
    和小麦的穗钾浓度在不同氮肥用量下均表现高氮低于优
    化施氮,这可能与高氮下稻麦作物产量提高而形成的稀
    释效应有关。当然,稻麦作物对钾素的吸收及各部位的浓
    度与 累积也与 不 同氮 肥用量下 作物 的生物量差 异有关 。
    3.4 稻麦周年钾营养及其应对策略
    从收获期稻麦植株氮钾的累积量可以看出(表 3 和表 4),
    茎鞘是钾 的主要贮藏器官,籽粒则是氮的主要贮藏器官,
    水稻植株对钾 的累积量高于小麦,而小麦对氮的累积量
    高于水稻。本试验结果表明,叶片和茎鞘的钾累积量占植
    株总累积量的百分 比,水稻在高氮与优化施氮下分别为
    80.5%、81.0%,小麦分别为 78.7%、77.2%,水稻略高于
    小麦,二者均在 80%左右(表 4)。如此高比例的钾素无故
    浪费确实不经济,所以,考虑到钾肥资源的有限性及资源
   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,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稻麦秸秆还 田,
    避免钾素的无效损失。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 6.73 亿
    吨,其中稻草 占26.3% ⋯。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
    高,化肥用量 日益增长,而厩肥、绿肥施用量大幅度降低,
    秸秆 已成为重要的有机肥源【2m 。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
    机质,改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,增强微生物活性,改
    善氮素循环 以及作物对氮素的吸收,为下一茬作物的生
    长提供大量的可利用氮素,改善土壤物理性状,促进作物
    生长发育,提高作物产量,蓄水保墒,调节地温和保持水
    土,抑制杂草等[ 。稻草中的钾实际上是一种生物钾肥,
    据有关研究表明,稻草还 田后,土壤中稻草钾的释放特征
    与氯化钾十分相似l拍1。肖小平等 l在研究稻草秸秆不同
    还田方式时发现,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为高桩翻耕>覆盖免
    耕> 高桩免耕。如何合理高效利用秸秆还 田的钾素,有待

     低分子有机酸的加入能够有效减少土壤对磷 的吸附,减少的
    程度为柠檬酸 > 草酸 > 酒石酸 > 乙酸,对于种类相 同的有机酸,其浓度越大,减少的程度越大 ;环境的酸
    碱度对磷吸附的影响是分阶段的,高酸环境下,磷的吸附量随着 pH 值的升高而降低,弱酸时出现拐点,在
    碱性环境下,磷的吸附量随着 pH 值的升高而升高 ;随着离子浓度 的升高,磷吸附量逐渐升高,但影响的
    程度不大 ;3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速度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特征.从环境角度考虑,潮沙土对磷的固定能力
    弱,磷容易流失,这种稻田应减少磷的施入,以防造成地下水和周边地表水的污染.


    茶乙骏。称取80%茶乙酸粉剂12.5mg,用酒精(或者高度白酒)溶
    解后加水1kg。配制成浓度为10mg的药液,在水稻播种前浸泡水
    稻种子6小时,药液与稻种的比例为1:0.8,用以提高稻种发芽率。


    5.4 胺鲜酯:低温兑水稻幼苗的伤害在我国普遍存在,严重影响着水稻
    生产。水稻受低温伤害后,幼苗存活率很低,幼苗的存活率是衡量水稻群
    体抗低温冷害最基本的指标之一。试验结果表明,用 10mg/L 胺鲜酯浸种
    的水稻幼苗在低温伤害后存活率均高于对照,说明胺鲜酯可增强水稻群
    体的抗低温能力,这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是一致的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